2025第112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
  暨2025第112届成都春季糖酒会
2025成都糖酒会  2025年3月25-27日    成都西部博览城·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
展会资讯


行业资讯


欢迎关注2025年成都糖酒会
糖酒会,成都糖酒会,春季糖酒会,春季成都糖酒会

      有着中国食品行业“晴雨表”之称的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始于1955年,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大型专业展会。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一年两届,分春糖、秋糖两届举行。目前,每年全国糖酒会展览面积超50万平方米,年度参展企业超一万家,年度观展人次超60万。成都糖酒会是中国食品酒类行业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展览会。

      2025成都糖酒会具有以下特点:
      1、规模大:成都糖酒会参会企业达数千家,参展商品达数万种,专业观众已突破三十万人次,展场面积突破十三万平方米,成交额接近或超过二百亿元人民币。
      2、作用大:全国糖酒交易会对于生产企业建立健全自身的营销体系,销售产品,购买原料及设备等具有事半功倍的良好作用,糖酒会对于中国的食品经销商来说,更是选择好产品,结识优质生产企业的糖酒会用品良机。
      3、影响大:“民以食为天”,成都糖酒交易会上交易的商品很多都是日常消费品,糖酒会的交易活动将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食品工业是我国的一大支柱产业,糖酒会的成效不仅影响商贸业而且也影响着数量庞大的食品加工业继而影响**产业。糖酒会以前主要是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参会,近几年来,已形成多种经济成分竞相参会的格局,特别是境外客商逐渐增多。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已显露出国际食品博览会的雏形。
      4、每年的全国糖酒会春季固定在成都举行,秋季在其他城市流动。多年的实践表明,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它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培育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加快食品和副食品行业的改革开放步伐、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产品的升级换代、创立**产品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上海破获一违法加工销售过期进口烘焙用乳制品案调查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6-10-24 10:30

“家族式”倒手,“线上线下”售卖——上海破获一违法加工销售过期进口烘焙用乳制品案调查

    新华网上海10月24日电(记者周琳)近日,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市食药安办会同市食药监局、市公安局等部门,联合侦破了一起违法加工、销售过期新西兰产进口烘焙用乳制品案。为躲避监管,这些过期进口烘焙用乳制品被以“饲料”名义倒手多轮,分装后通过批发和网上网店等方式销售过期烘焙用乳制品。这起团伙型、家族性、有计划、有分工、具有较强隐蔽性的典型案件,给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如何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敲响了警钟。

    以饲料名义“层层倒手” 违法销售过期烘焙用乳制品

    据调查,犯罪嫌疑人刘某从苏州一商贸公司购买了新西兰产烘焙用25公斤装大包烘焙用乳制品,因库存等原因,276吨乳制品已过保质期1个月到半年不等。不甘承担销毁带来的损失,刘某玩起了“移花接木”,将亲戚拉入销售团伙,形成了仓储、加工、线上线下同步售卖过期烘焙用乳制品的“产业链”。

    为躲避监管,在销售过期烘焙用乳制品前,犯罪嫌疑人刘某将乳制品倒手了多轮。最初,刘某通过其控制的上海嘉外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实际经营地在松江区,库存过期的276吨新西兰烘焙用乳制品。为减少损失,刘某铤而走险,以“饲料”的名义,将其走账给了南通华源饲料公司,再倒手给上海姜迪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姜迪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刘某的亲戚尚某。

    最后,由姜迪公司先后将其中166.8吨销售给上海榕顺公司、上海智义贸易有限公司、上海锦合食品有限公司以及江苏、河南、青海等下游经销商。其中榕顺公司还在闵行区的某仓库内,将25公斤装大包过期烘焙用乳制品加工成小包装并更改标签,通过网络进行销售。通过公安部门和食药监部门的全力追查,对上述线上线下销售的涉案产品予以追缴,也对姜迪公司库存的109.2吨涉案产品全部查扣。 “虽然易主多次,但调查人员发现,在姜迪等下游公司拿到涉案产品前,这批货一直存放在嘉外公司位于上海松江区的仓库中,从未移动过。”办案民警透露,就是根据这一线索,监管部门通过查账的方式从最下游倒查,最初仅追溯到了南通华源饲料公司卖给姜迪公司涉案产品的事实。但办案人员敏锐地发现,嘉外公司卖货和姜迪公司收货在同一天,不合常理,从而发现该批涉案产品从未移动过,顺藤摸瓜,最终找到了幕后“大老板”刘某。

    简单分装利润率近100% 家族性作案**隐蔽性

    榕顺等公司用分装机和封包机,将这些过期烘焙用乳制品分装为500克的小包装,以明显低于市场价的价格,通过批发和网店等销售。办案人员介绍,乳制品进价约为1.3万元/吨,小包装零售价为13元每包。仅仅是倒手分装,利润率已近100%。记者看到,上述公司运营的网店交易记录显示,绝大多数都销售给了小作坊等对象,用于DIY烘焙使用。其中售卖的烘焙用乳制品,只是用一个简陋的塑料袋包装,上面用标签纸打印了“两年保质期”等字样。办案人员介绍,涉案企业根据商家购买时间,倒推确定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从仓储,到分装加工,再到线上小包装销售、线下熟人整包售卖,已形成了销售“产业链”。“一家人”团伙作案,熟客介绍业务,线下整包销售给代理商或蛋糕店;和熟人销售没有合同,销售记录也只以G(“过期”的首字母)打头模糊表示;仓储和销售烘焙用乳制品中,未过期和过期的产品良莠掺杂着卖……这种带有隐蔽性的产业链销售方式,是一起典型的团伙式、家族性、有组织的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市食药安办负责人认为,明知过期仍然进行销售,通过外地公司进行表面走账(产品在原来的仓库未动),以掩人耳目,计划周密,情节恶劣,带有很强的欺骗性,必须从严惩处。目前,公安机关已抓获涉案的5家公司共19名犯罪嫌疑人,其中已移送上海闵行区人民检察院起诉8人;另刑事拘留3人、取保候审8人。

    落实“四个最严”要求 从严查处食品安全违法犯罪

    市公安机关相关负责人说,与其他案件不同的是,这起案件既不是内部举报,也不是同行竞争举报,而是上海市食药监局执法总队根据专项检查任务主动发现和查处的,他们在**时间与公安部门协同办案,在公安部门的全力侦破下,成功地破获了此案,体现了市食药监和公安部门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工作中的“无缝衔接”。在长达六个月的办案过程中,在国家食药监总局和公安部的指导协调下,市、区公安部门和监管部门分工合作、紧密配合,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线索,不放过任何一个犯罪嫌疑人,不放过任何一个涉案产品,对涉案产品全部查扣,对所有犯罪嫌疑人一网打尽。据了解,2016年以来,上海市食药安办会同市食药监局、市公安局等部门,制定《上海市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实施细则》,建立完善了线索通报、案件移送、联合办案、涉案物品处置、信息共享、重大案件联合督办等常态化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已成功侦破食品药品刑事案件32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38人,其中已移送检察机关起诉197人。

    市食药安办负责人透露,本市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食品安全“四个最严”的要求,不断完善“舌尖上的安全”体系。针对上述篡改进口食品保质期的违法犯罪行为,在市人大的支持下,正研究在本次地方修法过程中,设立进口高风险食品的数据公示、信息通报等规定,通过大数据监管,实现出入境检验检疫、各监管部门的信息无缝衔接,有效监管进口食品的市场销售,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分子。


2025年第112届春季成都糖酒会  展位预定请联系:18581867296